肠癌是近些年高发的消化道癌症之一,特别是50岁后的中老年人更易患肠癌。就临床掌握的数据来看,肠癌若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的话,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而相反的,若肠癌走到浸润、转移的阶段,那后期患者的生存几率也会直线下降。
但是,肠癌和其他癌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早期没有明显疼痛感,即便是出现了其他不适,患者也可能将其误认为是存在消化问题,从而耽误了肠癌的诊治,这也是肠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不过,肠癌也并非是毫无预警,一旦饭后有以下三个表现,那就可能是肠癌发出的信号!
1、饭后莫名的腹部疼痛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并不是在胃内完成消化,而是通过胃部搅拌和处理之后,进入肠道内开始下一步的吸收,最终变成粪便随着直肠排出体外。如果肠道发生癌变的话,在癌细胞的刺激下就会导致周围肠壁组织出现炎性水肿;
当食物从癌变部位经过时,就会刺激水肿的肠壁发出疼痛感。由于早期癌肿生长并不大,所以疼痛感觉也不明显,主要以隐隐作痛为主,当食物通过癌变的部位之后,隐痛便会逐渐缓解。
2、消化异常
肠道癌肿形成之后,食物就不能完全被消化和吸收,胃内容物也不能顺利通过癌变部位的肠道。这时本应该进入肠道内的食糜团块就可能再次返回胃部,进而对胃造成刺激,使本身已经排空的胃部再次充盈,从而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也是肠癌中晚期常见的表现之一;
除此以外,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长,肠管腔也会越来越狭窄,不仅粪便不容易排出,消化不良症状也会随之出现。除了恶心呕吐、饭后腹痛外,患者还可能伴随胀气、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问题。
3、饭后肛门坠胀感
如果是下端肠道发生了癌变,比如直肠癌变后,随着癌肿不断的生长,那就可能会对具备排便功能的肛门造成影响。当食物或未成形的粪便进过癌变部位时,就会出现排便反射反应,也就是临床所说的里急后重、坠胀欲便,但随后这种感觉就会缓解。
以上三个饭后症状,都可能是肠癌到来的信号,当然也可能仅仅是普通的消化问题。想要知道究竟肠道出现了什么问题,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才是正确做法。特别是有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的朋友,肠镜检查是必要且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