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从病理和治疗的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其中绝大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
据统计,年,我国新发肺癌占比为18.6%,死亡占比为2.9%,均居首位。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可无症状,周围型肿瘤患者可无局部症状。其临床表现可以由原发肿瘤、胸内蔓延、远处转移和副肿瘤综合征引起。
(一)原发肿瘤相关表现
(1)肿瘤侵犯支气管可出现咳嗽、咯血、喘鸣等,并发阻塞性肺炎或胸膜腔积液可出现胸闷、气促等,侵犯纵隔、胸膜、胸壁时可出现胸痛。
(2)非特异性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
(二)肿瘤胸内蔓延表现
(1)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嘶,累及膈神经出现膈神经麻痹,累及胸膜腔、心包出现胸膜腔积液、心包积液甚至心脏压塞(心包填塞),累及食管出现吞咽困难。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肺癌直接侵犯或右上纵隔肿大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引起的呼吸困难,头、颈、面部甚至双上肢水肿,颈部、胸壁静脉怒张。
()Horner综合征:由第7颈椎至第1胸椎外侧旁的交感神经受累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下陷、上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患侧面部无汗等。
(4)Pancoast综合征:在Horner综合征的基础上,肿瘤破坏第1、第2肋神经及臂丛神经,引起疼痛。
(三)远处转移表现
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或腋淋巴结而在体格检查时扪及。可以出现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肾上腺转移及其他器官转移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偏瘫、骨痛、骨折、腹痛、腰痛等。
早期无症状,筛查是关键高危对象:
年龄40岁,合并以下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铀、氢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淋巴瘤、头颈部癌症或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5.有家族史:一级亲属罹患肺癌;
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隔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推荐影像学与生物学多维度、多组学精准评估;根据结节影像学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生物学可考虑肺癌相关抗体等血液检测;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LDCT,即低剂量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