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我们通常叫作骨转移,疼痛又是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几乎无一例外会发生疼痛,而且病情越到晚期,疼痛程度越严重。有时,骨疼痛甚至是癌症发现的首要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突然出现的不可解释的骨疼痛,需要警惕癌症可能。
骨转移是“悄悄地”进行的,早期转移灶少、小,症状不多、或没有,所以从症状判断骨转移有没有,开始几乎不可能。但在骨转移瘤在骨骼内逐步增大的过程中,身体还是会为我们发出一些信号。癌症骨转移后的疼痛与其他骨病引起的疼痛有所不同,常常表现为酸痛、胀痛和刺痛,偶有撕裂痛,多以钝痛为主,大部分患者主要在夜间出现严重疼痛。
骨转移痛的特点:
骨转移疼痛部位比较固定。骨转移后癌细胞会在骨头里面释放大量的溶解介质,破坏骨细胞,遭到破坏的骨细胞又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癌细胞分泌溶解介质,导致恶性循环。如果肿瘤转移到骨头,我们一般就称之为骨痛或骨转移疼痛,骨早期人体表现为腰背痛,或胸痛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骨质破坏严重后就会发现,只要一活动就会疼,有的引起腿疼,有的引起胳膊疼,这些实际上都是骨转移,是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而已。如果这个病灶只在骨头里,其表现为很深的疼痛。
早期骨转移的疼痛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到了中晚期或者是转移范围进一步扩大后,疼痛程度也会逐渐加重。常表现为夜间疼痛、反复发作、持续性疼痛等。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在转移之后才发现的。骨转移的初期可能没有症状,往往一年以上才有明显疼痛症状,所以说肺癌患者在没有骨转移的症状的时候,也不能排除骨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疼症状:
又比如:关节痛,不舒服,或腰疼、或后背疼,此时很多患者到药房买些止痛片,服用后就可缓解疼痛。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重,疼痛越来越难治,表现出功能损伤。比如说以前走路不受影响,现在走几步就会疼,甚至翻身都会疼,有些患者疼痛加重之后,活动都受限,不敢动,这时往往就是骨骼破坏比较严重了。骨转移中大概有70%~80%都是转移到脊柱,那么如果颈椎转移,往往体现在颈部活动受限,还会出现胳膊疼;如果转移到胸椎,就会胸部和背部疼痛,往往有些患者翻身或咳嗽都会引起疼痛。如果转移到腰椎和骶椎,会引起腰背痛以外,就是腿痛。
骨转移的中医病机,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久病及肾,肾精亏虚,骨失所养而致,另一方面为久病人络。经络传变,脉络瘀阻,癌毒留滞,痰瘀得生。即一方面正虚,不能养骨生髓,不荣则痛,一方面邪盛,痰、瘀、毒互结,不通则痛,于此消彼长之间,发为骨瘤骨痛。
骨转移癌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上宜化痰、散结、温阳、通络四法合用,内外兼治,方可使筋骨得荣、痰瘀得化、血络得通。而症消痛止。治疗原则多为“补肾壮骨、填精益髓、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肿瘤骨转移疼痛分为两个证型,一为寒凝经脉、瘀毒内结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解毒;二为气血两虚、瘀毒内结型,治以益气养血.活血解毒。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则补肾壮骨,填精益髓;脉络瘀阻,癌毒留滞,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治疗重在辨证,虚者补其不足,实者祛其有余,对症又使风者疏、寒者散、热者清、湿者除、塞者通、积者化、瘀者消、滞者行、枯者荣,经络疏通,气机调畅,阴平阳秘,脏腑调和,诸痛自消。
骨转移属疾病晚期,肾气衰微,久病气虚,“病久入络”,六淫或邪毒内侵或余毒流窜结于骨而致病。又“气为血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运不畅而致瘀,脉络瘀阻,气机不利,致痰气凝结。肾虚则不能濡养筋骨,痰、瘀乘虚侵袭并深着筋骨,胶着不去,不通则痛。《血证论·瘀血》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碍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