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说来就来的自杀式实验,凭什么被课本魔
大家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学过:爱因斯坦数学才考1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丢球、牛顿在苹果树下受到启发、爱迪生摆弄镜子救妈妈……信以为真的我们,长大后才知道被骗了。但也只有这些个名人才能被翻案,那些鲜有人提及的错误,就只能永久地沉淀下来。例如名为《一次特殊的实验》*的课文中,就与同学们分享一个编好的故事:一天下班后,同事们都走了,白发苍苍的卡尔·施密特博士仍在工作。他正要从南美洲毒蛇身上取血做化验,凶猛的蛇却趁他不备,咬了他一口。蛇毒侵蚀着他的生命,汗水在他脸上淌下,在生命垂危时,他却选择记录最后的感受。这一份用生命留下的记录,最终成了研究蛇毒的重要资料。*注:《一次特殊的实验》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中叫做《血染的实验报告》,同时经常出现在小学高年级阅读题中。课文中提到的卡尔·施密特,确实是一位令人敬重的爬虫学家。他自幼生活在树林边的农场,一直对动物充满兴趣。从大学开始,他就决定将爬虫学当做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以此努力着。从年入行,直到年,他从未停下脚步。卡尔·施密特每一间博物馆背后,都有许多的动物学家的探索。而在菲尔德博物馆的爬虫学博物馆,不仅以“施密特”为名,其中多数馆藏都是施密特的贡献。他曾在不同博物馆工作过,亲自到国外收集标本,从策展助理成为独当一面的总策展人。他为爬虫学留下超过种爬虫学文献,为多种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命名。以这成绩来看,施密特绝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爬虫学家之一!Calamariaschmidti,通常被称作“施密特的芦苇蛇”无奈的是,最终让我们认识他的,却是一篇有误的课文。文中除了施密特确有其人,时间、背景都出了错,就连那条蛇都走错了片场。在真实事故中,施密特确实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但这个事情,讲真的也不是那么光荣。“一点都不光荣好吗?”与课本所说的时间不同,事情发生在下午1点。林肯公园动物园园长提着一条蛇登门拜访,想请施密特帮忙鉴别。这是一条年幼的非洲树蛇,从外形不容易判断种类,但绝不是课文所提到的南美洲毒蛇。据记载,小蛇仅有指头粗细,长约66厘米,花纹鲜艳,具体颜色却没有记录。施密特正与两位同事一同研究这条奇特的小蛇。就在他要从同事手中接过小蛇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般观察蛇的时候,都会抓住蛇颈部,让蛇的脑袋不能自由转动,避免被咬。但施密特拿蛇时位置偏后,给蛇留下了回转的余地,顿时被蛇咬伤左手拇指根的侧面。眼看鲜血顿时从创口溢出,他没有丝毫惊慌,先将毒血排出并止血。作为一个爬虫学家,施密特马上就想到:这是多么珍贵的第一手体验数据啊!他与同事们都判断没有危险,常年与蛇打交道,他自认自己的判断可信。尽管有轻微的不适,他始终坚持不做任何多余的处理,以免影响到数据记录。随后的24小时内,施密特详细记录了中毒过程。在他的记录中,细致到每餐食用的食物,以及去了哪里游玩,什么时候想吐之类的。他描述到当天傍晚感到恶心、发烧,逐渐有强烈的寒战和摇晃感,还有牙龈出血的经历。报纸刊登报道中,园长手拿肇事小蛇的照片次日凌晨醒来,在排尿时他发现小肠轻微出血。同时他还感觉腹痛难受,断断续续睡到早4点,用了一支灌肠剂,才稍有缓和。目前为止,无论牙龈出血或是尿血的量都不大,但是出血从未中断。因为不适感和疼痛,施密特一整夜睡睡醒醒,直到早上吃了早餐才感觉好得多。早餐过后,施密特就呆在家中静养。他感觉良好,十点的时候还给馆长打电话,打算次日就恢复上班。哪知道午饭过后,情况却突然恶化。施密特不断呕吐,呼吸越来越困难,迅速赶来的医生施以抢救也只是短暂的好转。待到3医院时,施密特已经无法抢救,死于呼吸停止。《芝加哥论坛报》上的报道《芝加哥论坛报》跟踪连载了施密特“自体实验”的全过程,才让这件事情被更多人了解。尸检发现,施密特的眼睛、肺部、肾脏、心脏、大脑多处出血,死因归结为几处脑出血。施密特最终死于蛇毒,但并不像课本中说的那样,在5个小时内迅速身亡。他的死因也不是因为遭遇剧毒,而是轻忽了小蛇的毒性。这对于一位经验老道的爬虫学家而言,可谓是一次搭上性命的失误。那条小蛇因为还未成长起来,毒性较弱,反倒达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效果。对蛇毒的错误估计,是他之所以错过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课本的魔改,也是对逝者经历的不尊重。所幸有一点没有说错:施密特留下的“死亡日记”,是蛇毒研究史上一份重要的资料。多数人不可避免地会有对蛇的恐惧。对蛇毒的了解,正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正确应对方法,而不至于一味惊恐。蛇是捕食者,毒液是它赖以高效猎食的超级武器。其主要成份为毒性蛋白质和多肽类,约占蛇毒粉末净重的90%至95%,其复杂的组成组分使蛇毒具有各种强大杀伤力。蛇毒主要分作三类:神经毒素、血循毒素和混合毒素。课文中用“四肢麻木”形容施密特被咬后的感受,应当属于神经毒素的表征之一。而在实际情况中,多个器官出血应当是血循毒素的效果。当然混合毒素也不容小觑,除了以上两种毒素混合,还有促凝、抗凝组份和一些酶等,不同组成造成的伤害也不同。神经毒素顾名思义,能阻断神经之间的信号,使其功能丧失。轻则肌肉麻痹或是行动受阻,严重如麻痹呼吸肌,则可能引发窒息,或是损伤骨骼、肌纤维,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循毒素则是进入血循环系统,可分作心脏毒素、细胞毒素、出血毒素。通过破坏器官乃至细胞,使猎物死于心肌梗塞、持续出血、肾小管坏死,而且重要器官遭到破坏同样也会有生命危险。如果算上混合毒素,蛇毒带来的损伤更是五花八门。也不要忽略了感染以及过敏的可能性!即使是无毒蛇咬伤都可能在鬼门关上走一遭。幸好,蛇毒成分复杂,也代表着这会是一个医学宝库。镇痛、抗菌、降压止血这些简单运用已经做出一定成绩,在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方面也有不错的潜力。蛇毒使血液凝结其实除了个别性情暴躁的蛇类,多数蛇类并不如想象中的危险。甚至一些蛇类有些害羞怕人,当你们偶遇时,一般蛇跑得比你还快。但也不能轻忽蛇出于本能的攻击,偶遇蛇时还是尽量避免受伤为上策。可以选择打电话找专业人士处理,有经验的话,也可以小心驱赶。如无必要,放双方一条生路。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可以简单以伤口判断:双孔伤口一般为毒蛇咬伤。此时,摘除所有首饰,清洗伤口、小心拔出残留毒牙,同时按压排毒血,再在伤口近心端绑上绳子。以上操作基本可以续命,但也有需要注意的细节:清洗伤口用75%酒精、高锰酸钾溶液或肥皂水清洗,没有条件也可以用矿泉水;绑绳子是为了延缓毒液流入心脏,但一段时间需要松开一下防止组织坏死,不要太紧留一指缝隙,以免过分压迫,松开后血流加速;因为最佳的治疗仍是求医,最好拍下蛇的照片供医生判断;不能奔跑、饮酒,尽量保持平静,血流才不会加速;切割伤口、火烧伤口、自行截肢、口吸毒液,都会扩大伤害,因视情况采取此类措施。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措施都是续命而已。蛇毒、过敏、感染,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一个地方有把握都对付:医院。*参考资料SciFri.DiaryofASnakebiteDeath.YouTube.Whatitfeelsliketodiefromasnakebite:Heresadyingdoctorsaccount.IndiaToday.KarlPattersonSchmidt.Wikipedia.AndrewGriffin.Dyingdoctoraccidentallydescribesexactlywhatitfeelsliketodiefromasnakebite.Independent.牛立文,滕脉坤,朱中良,高永翔,张平.若干蛇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8.贾艳,胡延春,张乃生.蛇毒的毒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J].蛇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