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小竹子们
好久不见呐
五一假期马上到来小竹子们想好去哪里玩了么五月将至小竹子们复习程度到哪儿了呢不知道你们复习到哪啦反正我们已经到中内了22考研‖中内一轮打卡营,你还不加入吗?五月将至目标院校想好了么是老五所还是中研院如果还没有想好的话可以参考今年最新出炉的院校排名(来源:软科)根据排名可见
中医院校排名前五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老五所院校占了四所为了能让小竹子了解到院校的优势专业
快速的选择目标院校
已整理好优势专业
请查收
01
SCHOOL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分别为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顺利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02
SCHOOL
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排名第一,中药学排名第二;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均为A+;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民族医药、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脑病学(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内经学、金匮要略、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脑病学(医院)、中医痹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循证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国际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人文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护理学。
03
SCHOOL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很多,医院校方向发展的趋势。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6医院,29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和3所附属药业,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既有横向范围之广,又有纵向技术之深。
此外,南京中医药大学还与美国杜肯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有联合培养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入学后可按相关要求进行申报。
专硕推荐同学们考医院,儿科、妇科、心内、肾内、脾胃,都是省中的优势学科。
学硕可以考虑一临床中内学硕,科研能力不错;或者伤寒、基础,住在仙林校区,也是很好的选择。
04
SCHOOL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药高校仅有的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的2所高校之一,也是广东省内建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3所高校之一。还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
学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院26所(直属4所、医院21所,医院1所),直属附院拥有全国专科医疗中心6个、省级专科专病医疗中心8个、部局级专科专病研究实验室3个。
医院21间、医院35间、药学实习基地38个,其它教学基地12个,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技术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名、硕士生导师名,为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05
SCHOOL
天津中医药大学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A-、中医学B+、中西医结合B+、药学C+,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现有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张伯礼)和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石学敏)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
(注:院校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