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虽隐匿,但也不是无迹可寻老人早期
提到帕金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抖。帕金森病最常见于老年人,发病几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近年来,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约万帕金森病患者,并且其中一半就在中国!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患病前有哪些前兆?如何科学预防?下面就跟着小妙一起来了解下吧。容易被误诊的帕金森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就是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丢失,引起大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而致病。多巴胺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可以调节人的活动和情绪。一旦体内多巴胺减少,就会慢慢开始出现上肢震颤、动作迟缓等症状表现。帕金森的5大早期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早期发病情况较隐匿,很容易被误诊为颈腰椎病。在早期,有些帕金森病患者会表现为下肢无力、发沉,走路拖曳,误以为是腰椎病。有些会表现为颈部僵硬、酸痛,误以为是颈椎病。很多人甚至因此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越来越重。事实上,帕金森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长达2年之久,53.75%的患者一年以上才能做出诊断,37.5%的患者平均就诊3次才确诊。近年来,帕金森病的一些非运动症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病人出现手脚震颤,运动迟缓之前数年,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就已经出现。待到出现了运动症状,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已经减少了60%。所以,当发现身边的中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医院就诊,争取第一时间得到正确治疗。年轻人也会得帕金森?近些年来发现,帕金森病已经不止发生于老年人中,呈现出一种愈发年轻化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已经占到了总数的10%,而这与年轻人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情绪不稳定有着密切关系。帕金森病的高危因素1、遗传约10%帕金森患者存在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如果有患帕金森病,则患病风险将增加4%~9%。2、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熬夜、入睡困难、情绪不稳定、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有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不幸被确诊为帕金森病。3、饮酒和毒品饮用高剂量烈酒、吸毒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更容易患帕金森病。4、农药、除草剂和杀虫剂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除草剂、百草枯、杀虫剂等农药接触和暴露可显著增加帕金森的患病风险。5、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如乙型流行性脑炎、单纯疱疹性脑炎,在病程的急性期或后遗症可能表现为帕金森综合症,并且在青年患者中较高发。6、脑外伤专家表示创伤性脑外伤可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生风险,包括突发意外或频繁受到轻微撞击。帕金森的3个常见误区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帕金森等同于老年痴呆,也有人觉得手抖就是帕金森,其实这些都是错的。误区一:帕金森=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总是忘记很多事情,但没有明显的肢体不协调症状。而帕金森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手脚颤抖、僵硬、行动迟缓,记忆力一般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误区二:手抖就是帕金森导致手抖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老年性震颤,其次才是帕金森。老年性震颤通常发生在患者进行某个动作时,如手拿筷子夹菜、伸手拿杯子等。而帕金森病人是在安静时抖的动作更加明显。误区三:得了帕金森寿命会缩短帕金森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存在运动协调障碍,帕金森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跌倒、碰撞等意外,家人应注意做好日常防护。特别是卧室、卫生间应有防滑地板和安全扶手便于抓扶。如何预防患帕金森?1、避免长期接触农药、杀虫剂或重金属避免长期接触农药、杀虫剂,或锰、汞这类重金属。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最好不要从事电焊、干洗和机械维修等工作。必须接触时,一定要做好防护。2、加强运动锻炼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运动可能对预防帕金森病发病有积极作用。日常多做运动,如跳舞、打太极拳等,不仅可以延缓衰老,还可以改善姿势稳定性和步行能力。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血脂、血糖在健康水平。适当给自己减压,避免产生焦虑情绪,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做到不熬夜。4、不酗酒、远离毒品既不要长时间酗酒,也不要经常喝高剂量的烈酒,同时要远离毒品。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大家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以防上当受骗。不过,通过采取规范全面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老年痴呆科研最新进展#更多阅读:“救心丸”丹参滴丸,心跳快可以吃吗?提醒:2种情况下服用基本无效金戈作为国产一线ED用药,效果怎么样?第一次吃,剂量该如何把控国产“新伟哥”希爱力,吃一片能有多挺?血糖高的人能服用吗?